叶剑英“战功不多”却为何能当元帅?毛主席曾说,只有周总理能比他厉害!
【叶剑英“战功不多”却为何能当元帅?毛主席曾说,只有周总理能比他厉害!】那么为什么叶帅几乎没有指挥过大规模作战,却能位列十大元帅呢?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叶剑英与当地的进步人士一起积极响应,期待为新建立的中华民国贡献力量。
1920年,正值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典礼上,叶剑英首次见到了他深仰的孙中山,心情极为激动。
1921年10月,孙中山带领三万大军巡视广西桂林,进行整军工作。1922年6月,粤系军阀陈炯明在广州发动武装叛变,围攻总统府并炮击孙中山的住所越秀楼。叶剑英作为海军陆战队营长,立刻组织部队护送孙中山和宋庆龄撤离危险区域,坚决表态“誓死保卫大总统”。经过一系列激烈的交战,他们成功登上“永丰”号(后改名为中山舰),叶剑英始终紧守在孙中山身边。
1924年春,大革命的风潮兴起,孙中山得到苏联和中共的支持,开始筹建黄埔军校,培养革命的新军。1924年5月,黄埔军校正式成立,叶剑英担任教授部副主任,他注重军纪军容,亲自参与教官和学员的训练。
1925年,为了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叶剑英决定东征,消灭陈炯明残余势力。他率领训练过的学员们参战,学员们表现出极高的战斗热情和纪律性。在这一年,孙中山因病逝世,叶剑英决心继承孙中山的遗志,率军北伐。
1926年7月1日,叶剑英带领13万大军分三路向北进军,旨在铲除割据势力,统一全国。不到两月,北伐军相继攻克长沙、武汉等城市。国民政府的内部矛盾也日益显现,从广州北迁至武汉后,由于汪精卫的政策与蒋介石不合,蒋在南京另立政府并公开反共,革命阵营开始出现裂痕。这一时期,旧中国政治舞台急剧变化,叶剑英继续为国家的统一和革命事业奋斗。
1927年,面对国民党内部对共产党的清洗和蒋介石的暴政,他亲手撰写了一份“通电全国反蒋”的电报,公开谴责蒋介石对无辜群众的屠杀,并呼吁部下作出选择,绝大多数官兵选择留下,誓言与叶剑英共同革命。
电报发出后,蒋介石下令彻查此事,确认无误后,愤怒地誓言要对叶剑英进行制裁。叶剑英已经离开江西,前往武汉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在武汉,叶剑英结识了许多共产党员,其中包括老朋友李世安。他向李世安表达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李世安报告后,叶剑英被迅速接纳为党员。
随着南昌起义的策划,叶剑英积极参与起义的准备工作。他得知张发奎和汪精卫计划在九江的庐山会议中解除贺龙、叶挺等人的兵权,便亲自安排贺龙和叶挺到九江的甘棠湖会面,揭露了敌人的阴谋。
在叶剑英的安排下,贺龙和叶挺直接率领部队前往南昌,让敌人的围剿计划破产。1927年8月1日,中共领导的部分国民党军队在南昌发起武装起义,起义成功后,汪精卫准备追击,但叶剑英主张“穷寇莫追”,成功说服张发奎将部队引往广东,从而减少了起义军的伤亡。
南昌起义后,张发奎计划对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进行清党。叶剑英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地位,保护了这支队伍,并自荐为教导团团长,悉心培养了这支部队,其中包括后来的革命英雄罗瑞卿、许光达等。1927年9月,叶剑英离开教导团,到广州继续担任第四军参谋长,并在地下继续与共产党合作,筹划广州起义。他重新调整了第四军教导团的组织结构,确保该团的主力由共产党员掌控,为后来的广州起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8年,他前往苏联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深造,深刻理解到只有共产党能挽救混乱的中国,1930年回国后,叶剑英被派至中央苏区,担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期间指挥了多次反围剿战役。他与毛主席的友谊在这期间逐渐加深,毛主席赞赏叶的军事才华,而叶剑英则敬佩毛的战略眼光。到了第五次反围剿战败后,中央苏区面临必须战略转移的局面,长征的艰难选择摆在面前。
在这期间,张国焘提出南下政策,与党中央的北上方针相违背。叶剑英敏锐地感知到张国焘的个人野心,保持距离,并及时通过密电揭露了张国焘的阴谋,这一行动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评价和信任。
随后的西安事变,叶剑英和周恩来共同赴西安参与谈判,与张学良和国民政府代表宋子文等人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艰难协商。这次谈判成功后,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开启了全国范围的抗日战争新局面。
抗战期间,叶剑英充分发挥了自己在黄埔军校的人脉和统战能力,被誉为“中共外交三剑客”之一。1939年,他参与成立了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他和蒋介石亲自执教,加深了两党间的理解和合作。
在训练班中,叶剑英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国民党将士对游击战术的兴趣,逐渐扩大了听众范围,并将课堂搬到室外,利用现场地形进行实战演练。
1955年,叶剑英被授予元帅军衔,排在十大元帅之列,他的军事才能和统战能力得到全军的认可。毛泽东曾赞誉他:“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而周恩来称赞他:“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参考信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叶剑英》李培义